PTFE 发表于 2014-8-3 07:44:17

2014年中国行业协会发展论坛在京召开

7月26日,骄阳似火,2014中国行业协会发展论坛同样热浪逼人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楼会议厅,300多位来自政府相关部门领导、全国行业协会负责人以及商会、研究会、促进会、学会等社会组织的代表汇聚一堂,聆听中国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和改革的新动向,思考新形势下协会转型与发展的未来前景。

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“激发社会组织活力,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,加快政社分开,推进社会组织明确责权、依法自治、发挥作用”。在新形势下如何让行业协会迸发出活力,既离不开顶层设计,也仍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。探索行业协会转型与发展之路,是一道关乎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的新课题。

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的开场白,为大家各抒己见、畅所欲言营造了和谐的氛围。她说,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石化、煤炭、轻工等16家全国性行业协会精心打造的中国行业协会发展论坛,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,友好型的平台,协商民主的平台,运用这个平台大家都可以来发表观点,研讨协会如何发展,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,如何适应国家深化改革的要求,共同为行业协会的发展建言献策,为政府决策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。

国务院国资委作为联系主要工业领域行业组织的重要部门,对行业协会历史沿革有着深刻的认识。国资委副主任王文斌谈到,深入探讨推动行业协会市场化改革和转型发展,对当前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。他认为,应充分认识行业协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,坚定推动行业协会的市场化改革,大力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和转型发展。市场化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,将为行业协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据统计,目前全国依法登记的行业协会商会近7万个,其中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商会800多个,而像石油化工类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就有不下五六十个。民政部提供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,在14个社会组织的类别当中,我国行业协会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指数、活跃度指数,都名列前茅。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表示,行业协会在推动行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在全面深化改革中,同样是政府转移职能的重要载体,政府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的重要支撑。

对此,中国工经联会长李毅中认为,作为连接政府和企业的纽带,行业协会具有跨地区、跨所有制的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。目前全国有1500多万家企业,绝大部分规模以上的企业都是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,这就赋予了行业协会动员和整合资源的独特优势,能够获得来自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的信息与信赖。特别是在当前推动结构调整、转型升级,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,推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等方面,都离不开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。如石化联合会制定发布了《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》,最近又经过大量调研后发布了《石油和化工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研究报告》,对石油化工领域存在的过剩问题做出了非常科学的判断,指导了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发展。

作为16个全国性行业协会的代表,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在论坛上做了题为“以加强三大支撑体系建设为抓手,努力探索中国特色行业协会发展道路”的演讲。他说,面对新的历史机遇,行业协会发展道路到底该怎么走?回顾石化联合会成立13年的成长道路,一个重要体会就是要努力构筑由专业协会、地方协会、大型骨干企业及重点事业单位组成,覆盖石油和化学工业各个分支机构的三大支撑体系,并按照这一框架不断探索建立符合市场要求,基础巩固、联系紧密、运行有效的新型行业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。在建设三大支撑体系的探索实践中,石化联合会坚持“四个依靠”:依靠共同事业凝聚,依靠组织机制保证,依靠重点工作融合,依靠优质服务和和谐文化吸引,逐步形成了各尽其能、各得其所、相互支撑、和谐共赢的格局。赵俊贵表示,石化联合会将借改革契机,找准定位在提高服务功能和履责能力上下功夫,努力做单个企业想做做不了的事、想做做不好的事。

顾秀莲指出,当前,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越大,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越凸显,这是建立服务型行业组织最佳的时期。建立现代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涉及到各个行业、各个领域,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、整体性和协同性,用科学的态度、务实的举措完成这项艰巨复杂的庞大工程。希望行业协会在目前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移过程中,要练好内功,加强自身能力建设、品牌建设,提高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。

专家学者、行业协会代表还就“政社脱钩”、“去行政化”、重要行业妥善处置“一业多会”等热点、焦点话题各抒己见,同时呼吁协会法尽快出台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2014年中国行业协会发展论坛在京召开